[腕表之家 腕表说] 就在今年,帝舵碧湾家族迎来了一位新成员——碧湾68型。到现在为止,碧湾系列除了最早的不带后缀的“原版”之外,已经形成了58型、54型和68型这三大分支。因为它们名字接近、外观也挺像,很多表友在选的时候就容易纠结。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,这几款以“年份”命名的碧湾,到底有什么区别,各自又偏重哪些方面。
不再纠结!帝舵碧湾原版、58、54、68的区别都在这了
首先来说说帝舵碧湾的“原版”——也就是没有任何后缀的那种,像“小红盾”、“小蓝盾”和经典黑色款,都是它的代表。这一类属于碧湾系列的基础款,算是“标准版”了。它的表现很均衡,性能扎实,外观经典,能满足绝大多数玩家的日常佩戴需求。
2023款碧湾小红盾
原版碧湾采用的是41毫米的精钢表壳,搭配阳极氧化铝字圈。除了经典的三段式金属表链,新款碧湾还提供 硅胶表带和金属五珠链,尺寸适中,外观多变,表带选择也很丰富。
新款碧湾(左)与老款碧湾(右)细节对比
从2023年开始,新版碧湾的秒针夜光区域由原来的菱形变成了圆形,这是大家在外观上快速分辨新旧款的一个小技巧。与此同时,新款碧湾还获得了“大师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”,这个认证是在“瑞士官方天文台”基础上升级的标准,要求腕表可以抵御高达15,000高斯的磁场干扰,日误差范围控制在0到+5秒之间,性能方面又提升了一个档次。
帝舵碧湾1958海军蓝
接着我们来说说碧湾1958型(简称碧湾58)。这款表是在2018年推出的,名字来源于帝舵在1958年发布的一款潜水表——7924,碧湾58延续了这个型号的200米防水和39毫米表径,整体造型也很复古。虽然它的尺寸和历史型号有渊源,但要注意,碧湾58并不是7924的复刻,反而在多个细节上做了现代化的调整和优化。另外一个亮点就是,碧湾58的材质选择非常丰富,除了常规的精钢版本之外,还有18K金、925银、青铜等材质,可以满足不同玩家的个性化喜好。
GMT功能款
除了材质上的多样化,下面我们来说说功能上的突破。像2024年新发布的GMT功能款,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这款表采用了“拱形的哑光黑表盘”和“拱形蓝宝石表镜”,搭配红黑双色的“可乐圈”,向劳力士早期的“格林尼治型”致敬。
碧湾54型与Ref.7922
同样以年份命名的,还有碧湾54型。1954年帝舵推出了品牌首款潜水表——7922,也正是这款表奠定了帝舵潜水表之后的设计基础。而在2023年发布的碧湾54型,就是专门向它致敬的作品:采用了与历史款一致的37毫米表径,被很多小尺寸和复古潜水表的爱好者喜爱。
碧湾54型
碧湾54型不仅保留了复古的味道,还结合了不少现代元素。比如,金色的指针和整点时标,为整只表增添了不少高级感;黑色阳极氧化铝外圈,也让表看起来更加精致。虽然它的表径更小,但防水性能没有缩水,还是和标准版一样达到200米。碧湾54型提供精钢三段式金属表链和橡胶表带两种版本,是一款在尺寸、质感和性能方面都表现出色的“小钢炮”。
碧湾68型
最后我们说说最新发布的碧湾68型。跟碧湾58和54不同,68并不是为了对应某个具体的历史型号。不过1968年对帝舵来说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——那一年,品牌设计出了标志性的“雪花指针”。这种指针最大特点就是时针前端覆盖了大面积夜光材料,在黑暗中可读性更强。雪花针的出现,也标志着帝舵正式走出了劳力士的影子,开始形成属于自己的鲜明特色。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今天,雪花针几乎成了帝舵运动表的代表元素。
碧湾68型采用的是硕大的43毫米表径,非常适合手腕偏大或者喜欢佩戴大表的用户。大表径也正是它的主打亮点。它搭载的是通过“大师天文台精密时计”认证的MT5601-U型的原厂机芯,这枚机芯直径33.8毫米,厚度6.5毫米,拥有25颗宝石轴承。不过目前碧湾68型只配备三段式金属表带,还没有织物或硅胶版本。
以上就是帝舵碧湾、碧湾58型、碧湾54型、碧湾68型几款产品的差异。它们的表经依次对应41毫米、39毫米、37毫米到43毫米,也就是说,不管你是手腕纤细还是骨架宽大,在碧湾系列里总能找到一款合适自己的表。(图/文 腕表之家 Lierre)
3.3k买了一块,质感不错,表盘很深邃、有层次,海洋的感觉。
pp经典+古董表+黄金价值 这只应该价值不菲
这款有没有大佬出手的,想入一个近几年的,太喜欢这个款了